2021年以来,南昌铁路运输检察机关抓住指定管辖江西省境内涉及铁路安全生产领域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案件的发展机遇,坚持把服务保障铁路安全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用心用情用力守护人民群众“车轮上的安全”。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南铁两级检察院共受理涉铁公益诉讼线索37件,立案32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4件,推动解决各类铁路安全隐患300余处,为铁路运营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坚持预防为先,着力加强铁路安全风险治理
坚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注重前端预防,及时督促相关单位履职尽责,尽早消除安全隐患。一是强化案件办理。坚持以办案为中心,会同铁路有关部门开展铁路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全面摸排铁路安全隐患,建立案件线索台账,实行专人负责、分流交办、重点督办。2021年以来办理的32件案件涉及铁路非法道口、违法施工、上跨并行、违规下穿以及高铁沿线轻硬飘浮物隐患等多个方面,促成沪昆铁沿线“垃圾山”等系列铁路安全隐患的有效治理。二是推动溯源治理。结合个案深挖安全隐患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发现管理和机制漏洞,有针对性地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建章立制、改进工作。比如,南昌院在办理沪昆线随意砍伐护路林影响铁路安全一案时,针对日常巡线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向铁路企业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细化铁路隐患巡查、报告、处置工作规程,协同地方完善护路联防工作机制。三是开展宣传教育。以分院与铁路企业共建的“法律服务流动号”为平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到火车站、铁路社区和铁路沿线开展铁路安全普法宣传,重点宣讲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赣闽两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以及涉铁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积极营造共护铁路安全的社会氛围。
二、坚持质效为本,着力督促铁路安全隐患整改
坚持质效优先原则,将推动诉前整改作为公益诉讼的重中之重,通过公开听证、诉前磋商、宣告送达等多元方式,实现诉前整改率100%,取得双赢多赢共赢效果。一是举行公开听证。通过听取各方诉求,积极凝聚共识,合力解决受损公益难题。比如,南昌院在办理京九铁路安保区内违规设置路灯影响铁路安全公益诉讼案时,针对铁路企业与地方政府对整改方案迟迟未达成一致的问题,组织公开听证,深入释法说理,推动路地双方当场就88根隐患路灯形成一致方案,并迅速得到整改。二是实行诉前磋商。针对案件事实比较清楚、安全隐患问题集中等案件,强化诉前磋商,推动行政机关自我纠错,以最小司法投入获得最佳整改效果。2021年以来,共有10件案件通过诉前磋商方式实现公益保护,占涉铁公益诉讼立案总数的31.25%。三是推行宣告送达。对14件诉前检察建议派员公开宣告送达,当面督促整改落实,努力把检察建议“做成刚性、做到刚性”。比如,南昌院在办理沪昆铁路沿线堆放垃圾影响路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一案中,前往南昌市进贤县温圳镇上门宣告送达检察建议,当面释法说理,先后两次到现场进行督促,赢得被建议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促成案涉问题全面整改。
三、坚持机制为要,着力增强铁路安全保护合力
坚持把机制建设作为推进公益诉讼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上下一体、左右联动,内部挖潜、外部借力的制度机制,积极构建共护铁路安全大格局。一是建立一体化办案工作机制。制定《关于建立南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工作机制的意见》,实行检察长统一指挥、纵向领导有力、横向协作紧密的办案机制,切实解决办案力量薄弱等问题。比如,京九高铁沿线大量建筑弃土堵塞排水涵管,今年6月连降暴雨,水位持续上涨,形成冲刷淹没铁路路基的险情。南铁两级院结合办理该公益诉讼案件,紧急协调铁路企业和地方行政机关,连夜冒雨开展应急处置,保障京九高铁安全畅通。二是建立三方联动机制。2021年初,分院与上海铁路监管局、南昌铁路局集团公司会签《关于建立维护铁路运输安全联动协作机制的意见》,就案件线索移送、信息互通、案件会商、联合调研等方面积极开展常态化联动协作,成员单位向南铁分院推送铁路安全隐患线索200余条,针对30余处重点隐患问题开展联合调研。三是建立“双段长+检察长”机制。聚焦利益纠葛复杂、存续时间漫长、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推行“双段长+检察长”办案模式,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公益保护。比如,分院在办理分茶铁路线公铁平交通道公益诉讼案中,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办检察官,联合“铁路段长”与“地方段长”一道实地勘查、现场办案,推动取缔非法道口7座、建设下穿立交桥涵3座,妥善解决铁路运行和群众出行难题,实现办案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有机统一。该案作为典型案例在《人民日报》内刊刊载,并与南昌院、福州院办理的两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作为“为民办实事 破解老大难”典型案例在正义网专栏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