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网站无障碍 无障碍客户端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浪官方微博
        新浪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新闻客户端
        今日头条新闻客户端
        当前位置:首页>>检务督察
        党史故事|《戒酒歌》是这样写成——毛泽东、周恩来苏区狠刹酗酒风
        时间:2021-05-07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党史故事|《戒酒歌》是这样写成——毛泽东、周恩来苏区狠刹酗酒风

         

        1932年春,时任苏区中央局书记的周恩来,深入县乡进行社会调查。一天,在闽赣边界举行的群众演唱会上,一首纯朴有趣的客家山歌引起了周恩来的兴趣,这首山歌名叫《喝酒歌》。歌词是这样的:“高山岽上一根绳,女不酿酒莫嫁人,积得糙米三五斗,酿造浓酒七八瓶;高山岽上一棵松,男不喝酒非英雄,喝一二碗不算会,三瓶五瓶不醉翁;高山岽上一头牛,郎喝米酒妹掌壶,妹愿陪郎醉到晚,郎愿陪酒到仙湖。”

        周恩来虽然欣赏这首歌的艺术风采,但想起在调查过程中多次目睹群众聚会酗酒的情形,不禁陷入沉思。眼下反“围剿”形势严峻,大家都千方百计节省每一个铜板、每一斤口粮支援前线,这种酗酒习气势必对苏区斗争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有些苏区干部,常因酗酒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随同调查的同志,看出了周恩来的担忧,主张苏区政府立法禁酒,或下达戒酒的行政命令。周恩来摇头说:“喝酒不犯法,凭行政命令压制,也行不通。还是应该干部带头,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活动。”

        绘画:《周恩来创作〈戒酒歌〉》

         

        回到瑞金后,周恩来专门就此事找毛泽东商量。他们都认为,刹住酗酒风气十分重要,但宣传工作必须因势利导。既然当地流传的《喝酒歌》是劝人喝酒的,不妨编首《戒酒歌》,让大家都知道酗酒的坏处,以此劝群众戒酒。毛泽东让周恩来找来福建省委妇女部部长李坚真,要这位苏区闻名的山歌手配合周恩来一起编歌。经过几个晚上的挑灯夜战,周恩来等创作了《戒酒歌》:

        哎呀哩——劝郎哥,认真听,酗酒不是好事情,酒性烈,不可贪,害人害己伤性命。劝郎哥,要留心,眷恋酒碗尽丢人,立大志,作好汉,莫作酒鬼留罪名。劝郎哥,听分明,贪杯有碍事业兴,肯悔过,有法救,红军纪律最严明。劝郎哥,下决心,严重局面要认清,倡勤俭,戒奢侈,明朝迎接世太平。

        李坚真用兴国山歌的曲调试唱后便专门组织了一支妇女突击队,分头到各区教唱。由于这首《戒酒歌》歌词好懂好记,很快就在中央苏区流传开来。苏区报刊评论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富有山歌风味的《戒酒歌》,一传十,十传百,唱响了千家万户,震动了干部群众,咱们苏区内的聚众酗酒现象,已成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不再敢出头露面了。”

        (来源于:学习强国)

      1. 版权所有: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南昌铁路运输分院
      2.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南路129号 邮编:330002
      3.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4.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