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石留印,初心为民
读《榜样之光——一座不朽的丰碑谷文昌》有感
福州铁路运输检察院 林蕊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经常提到五六十年代福建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他一心一为老百姓办事,当地老百姓逢年过节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称赞谷文昌“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也是本书名之由来。
谷文昌,河南林州人,1950年随解放军南下来到福建省东山岛,先后担任东山县城关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等职务。石匠出身的他,有着一股“泰山石敢当” 的勇气,凭借着刚毅与担当,在东山县辛勤耕耘十几年,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带领群众治理风沙,把荒岛变宝岛,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1981年1月30日,66岁的谷文昌病逝于福建漳州。几十年来,深切缅怀谷文昌的东山人民,逢年过节都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
本书采用“人物通讯+故事叙述”的形式,对谷文昌对党忠诚、初心不改、一心为民、严管厚爱、克己奉公和清廉家风六个方面的感人事迹重新整理,展现谷文昌同志坚强党性、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一、从“看见木麻黄,想起谷文昌”,看谷文昌的为民情怀
解放初期,东山岛东南部几十里风沙滚滚,侵袭村庄,吞噬田园,埋没房舍,严重破坏生产,威胁人们生存。据记载,一年中刮六级以上大风的时间长达150多天,在全岛1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仅为0.12%。亲眼目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谷文昌毅然扛起来治理风沙的重任。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谷文昌带领调研队,爬遍了东山县400多个山头,踏遍了30多公里的沙滩,探风口、查风源,在风沙扑打中前进,用血肉之躯,感受狂风的力度,飞沙的流向,摸清了风沙运行的规律;为了寻找根治沙害的最好树种,他组织林业技术人员,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分析、对比不同树种适应东山特定环境的程度,不断探索,反复试验,在经历多次“狂风摧打下,树苗全军覆没”的失败后,终于发现并成功种活具有抗风沙、抗干旱、抗盐碱的特点木麻黄,总结出在东山种植木麻黄的最佳时机和六大技术要点;面对治理风沙过程中的艰难困苦,谷文昌立下誓言“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葬”,日日夜夜,废寝忘食,身先士卒,感动鼓舞了东山的干部群众。在他的带领下,东山男女老少齐上阵,组成造林大军,与风沙较量,鏖战数年,在38公里长的海岸线上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为全岛412座山头披上了绿装,整个海岛实现绿化率96%以上,让海岛换了天地,让百姓换了人间。
从谷文昌治理风沙的事迹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为民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及百折不挠的强大意志。
二、从“兵灾家属”,看谷文昌政治上的勇于担当
国民党军队败退前夕,从东山岛抓走4700多名青壮年去台湾当兵,当时东山岛人口只有83000多人,一个人被抓走,他的家庭,加上其它社会关系至少牵涉十个人,兵灾涉及的人数接近当时全县总人口的一半。这些饱受兵灾之苦群体,不仅在生活上遇到重重困难,在政治上、精神上也面临着艰难的境遇。如何定性他们,关系到新生政权能否得到最广大群众的支持。谷文昌心系百姓疾苦,实事求是,敢于担当,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积极建议,促使县工委形成共识,把“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敌伪”“兵灾”两字之差,使原本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兵灾家属”,在政治上有了地位,生活上得到照顾。
党爱人民,人民向党。谷文昌重新定义“兵灾家属”这项德政收获的人心效应,在1953年7月的东山保卫战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激烈的守岛阻击战中,刚刚解放三年的东山人民用英勇的行动保卫新生政权,据统计,东山保卫战后受到表彰的100多个功臣中,有 61位是“兵灾家属”。
三、从“谷式家风”看谷文昌克己奉公的人格力量
谷文昌的克己奉公,充分体现体现在优良的家风家教上,体现在对子女的行为举止细节的要求上。有一回,县委办公室为他配备的自行车忘记上锁,大儿子谷豫闽趁机把自行车推出去骑着玩,平时疼爱孩子的谷文昌发现后,动了肝火,严肃地批评教育儿子,车是公家配用于工作的,不能公私不分。又如,有一次,二女儿谷哲芬没买票,报了谷文昌的名字看了场电影。谷文昌得知后,十分生气,严厉教育女儿,县委书记的孩子不可以搞特殊,更应按规矩买票,并拿出1角钱让女儿马上去补票。小到一辆自行车、一场电影,他都不允许家人逾越公私的边界。
谷文昌的妻子史英萍与丈夫一样,谨守着“克己奉公”的原则,她作为南下干部,1952年级别定为行政18级,此后职务和工资都未提升过,直到谷文昌去世后的第三年才按政策升为行政17级,32年才晋一级,没有因为丈夫的关系在待遇提升上获得任何便利。谷文昌去世之后,史英萍始终铭记谷文昌的嘱咐,一周内就拆除了家中的电话,连同自行车一并上交,不继续占用公家一分一毫。并且在此后的多年里,坚持用自己的退休金默默地资助6位贫困大学生。
家风像一面棱镜,折射出谷文昌“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伟大人格力量,也道出了他深受百姓信赖和爱戴的原因。
谷文昌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他的笔记本上留有“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这样一句话,他也正是用一生的忠诚和行动践行了这一诺言。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生逢休明盛世,远离黎庶涂炭、饱受疾苦的年代,正是因为在国家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涌现出过无数像谷文昌同志这样“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党员干部,他们的朴素情怀、坚毅担当、伟大人格,一直是新时代的我们踏浪前行、奋楫争先的无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