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是原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赣东北苏维埃政权所在地,具有光辉的革命历史和崇尚英烈的优良传统。自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上饶市检察机关切实履行英烈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英烈纪念设施和红色革命史迹保护专项监督活动为抓手,推动红色基因赓续传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崇尚英烈的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今天,是烈士纪念日。上饶市检察机关通过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英烈保护公益诉讼职能的鲜活案例,追思英雄烈士,重温革命党史,积蓄奋进力量!
诉彭某某侵害“氢弹之父”于敏名誉案
于敏同志是我国着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改革先锋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2019年1月16日13时许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2019年1月16日15时许,彭某某在使用手机浏览微博时,看到了题为《28载隐姓埋名!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逝世》的文章,就在该文章下发表了侮辱性言论。之后,该条评论被微博平台“紫光阁”截取并转发,引发大量网民关注批评,产生广泛不良影响。
上饶市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彭某某发表侮辱于敏同志的言论,侵害了历史英雄的名誉,造成了广泛的不良影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2019年12月26日,上饶市检察院对彭某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诉请判令彭某某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媒体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2020年3月25日,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并当庭宣判,支持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2020年4月11日,彭某某在《检察日报》发表致歉声明,向于敏同志的家属和社会大众赔礼道歉,并保证坚决改正,永不再犯。
助力保护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旧址案
杨时乔府第位于上饶市信州区水南街天官巷,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上饶市区现存年代最早的古建筑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10月至1941年1月)曾为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所在地,先后接待过叶挺、袁国平、陈丕显等领导同志,安排过党内军内过往同志的生活,为新四军采购了大量通讯器材和医疗用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3月9日,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旧址被列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信州区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旧址年久失修,亟待修缮,部分建筑墙体倒塌,屋顶塌陷,已成为危房。旧址内有居民居住,乱牵乱挂电线,乱搭简易铁皮棚,影响了旧址原貌。2020年6月30日,信州区检察院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尽快对办事处旧址进行修缮保护。区文广新局高度重视,报区发改委批复立项后,投入资金532.02万元对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旧址(杨时乔府第)进行修缮保护。目前,办事处旧址维修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督促保护广丰革命烈士陵园案
上饶市广丰区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塔)座落于广丰区永丰街道十五岭山上,始建于1950年代初,园区内革命烈士纪念塔高15米,塔身铸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体。该陵园是广丰群众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广丰区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广丰革命烈士陵园内部分设施年久失修,陵园西侧围墙倒塌,北侧垃圾成堆,附近居民散养家禽入内,园内道路上有枯树倒落,杂草丛生,环境较差。2020年3月19日,广丰区检察院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陵园受损设施进行修缮清理,并加强日常管理。现烈士陵园内倒塌的围墙已被修复,环境得到改善,并制定完善了广丰区烈士陵园管理员工作职责。
督促保护革命烈士纪念馆(园、碑)设施案
万年县是原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从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红军北上抗日,从八年抗战到全国解放,万年县共有3324名烈士为革命英勇献身、流血牺牲。万年县现有革命烈士陵园、赣东北苏维埃政府旧址等20余处红色遗址遗迹。
2020年6月,万年县检察院开展了英烈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经调查发现,万年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系上世纪60年代建筑,年久失修,出现墙面多处开裂,窗户玻璃脱落,陈列物品破损严重等情况。万年县检察院向退役军人事务局、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加强英烈纪念设施的修缮和管理,确保纪念设施安全及周边环境整洁肃穆。目前英烈纪念设施已得到修缮,并新建了红色文化展示馆,聘请专门管理人员常态化管理维护烈士纪念设施。
督促保护中共鄱阳县委机关旧址案
中共鄱阳县委机关旧址位于鄱阳县城城隍庙2号,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鄱阳县委机关所在地。1927年,方志敏、林修汉、李新汉、郑育民、周菽菡、谬敏等同志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2011年7月,中共鄱阳县委机关旧址被认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鄱阳县检察院对中共鄱阳县委机关旧址进行走访调查发现,由于管理不到位,县委机关旧址院内杂草遍布,环境堪忧,房屋墙壁斑驳,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然损坏,需要修缮。2021年7月6日,鄱阳县检察院向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对旧址内的环境进行整治,对旧址内房屋进行修缮,确保革命文物的安全性与风貌完整性。现旧址院内环境已得到改善,并编制了八块介绍旧址历史图文碑张贴在屋内,便于群众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