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层出不穷,不法分子以“养老”为名、通过欺骗手段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犯罪,例如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等名义实施各类诈骗犯罪。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
你家中的老人有没有被骗?
来看看这些案例吧。
案例一养老保险骗局
郭某为偿还赌债,利用老年人不了解相关政策规定,谎称认识社保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可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骗取多名老年人的保险费、材料费、好处费等费用。
案例二保健药品骗局
林某为骗取钱财,利用老年人渴望身体健康,热衷于“保健品”养生,租用场地以免费艾灸、领取鸡蛋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活动,以“祖传秘方”为噱头,虚构或夸大产品功效,诱骗老年人购买“药品”“保健品”“理疗仪器”等。诈骗金额达3万余元。
案例三养生骗局
70岁的张先生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则广告,宣传一套制作精良的餐具,宣称由特殊材质制成,具有养生功能,能预防心脑血管、高血压、癌症等多种疾病。张先生花数千元购买了该套餐具,买回家后才发现只是普通的陶瓷餐具,然而卖家早已联系不上。
案例四购买收藏品骗局
马先生通过抖音APP加的一网友,号称是银行工作人员,可以内部价购买能升值的连号人民币、外币、工艺品等收藏品,还承诺短期内会大幅增值且会高价代售或回购,马先生通过该网友多次购买各种收藏品,花费数万元。而承诺会高价回购的网友也联系不上了。
针对骗子的诸多“套路”,如何提高老年人的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帮助老年人守好“钱袋子”?
一是“不留真实信息”。要告诉家中老人不点击短信、微信中的陌生链接网站等、不要对外透露真实个人信息和家庭情况,包括姓名年龄、电话住址、银行账户、家庭成员等;
二是“不转账付款”。 接到任何要求转账汇款的电话,都不要随意听信、不要轻易付款转账,一定要先告诉子女或建议直接拨打“110”报警求证;
三是“不贪图小利”。不参加线下“养生讲座”“健康体检”“拍卖换购”“抽奖兑换”“旅游参观”等可疑活动,不贪图免费礼品,不接受免费服务;
四是“不动心购买或投资”。 不相信高额回报等虚假投资承诺,不随意购买非正规渠道销售的药品、保健品等。
最后,如果发现家中老人被骗后一定要及时拨打报警电话,以防延误公安机关侦查抓捕和追赃挽损的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