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智慧未检”建设,要加快推进未成年人帮教维权平台建设,注重未成年人检察大数据建设与应用,提升未成年人检察的智能化水平。在此,从不同角度对三个“智慧未检”实践品牌进行展示,特邀法学专家予以点评,敬请关注。
春燕工作室:在线“接单”,办案效率明显提升
陆佳丽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检察院检察人员结合线上预约开设线下法治课。
春燕工作室界面示意图
为严格落实未成年人案件特别程序要求,推行未成年人检察融合式监督模式,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检察院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根本出发点,通过科技创新,打造了一个集刑检办案、多领域监督、精准帮教“三位一体”的业务智能辅助系统——“春燕工作室”,切实推进未成年人检察业务向智慧化发展。
【问题·效率提升难、监督难、帮教难】
近年来,未检部门在面临传统办案模式效率提升难问题的同时,又迎来了监督难的新问题。而未成年人再犯率提高、低龄化犯罪等问题,也使未检部门面临帮教难的挑战。
【思考·如何智能增效,打造未检工作新模式】
由于未检业务的特点,其对于科技的需求并不在于技术的变革性突破,而是如何将科技综合运用至各项办案需求,以智能增效,打造未检工作新模式。
【体系特色·刑检办案、多领域监督、精准帮教“三位一体”】
“春燕工作室”连通了三个涉未分类观护平台,整合了九类涉未专业治理队伍,其特色主要有:
1.在线“接单”,助推未检工作提速增效。实践中,传统办案方式使得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期限在逐个联系合适成年人、等待法援律师意见反馈等工作中流逝。比如,未检部门收到案件后,向法援中心发出提供法律援助通知函到法援律师提供法律意见,可能就要耗费1至2周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线索的发现及监督措施的实施。为此,南浔区检察院紧扣“惩、防、教、治、责”五字方针,运用该平台纳入合适成年人、法援中心负责人、法援律师等各类特别程序参与人,一方面,通过“呼叫平台”模块进行线上自主呼叫应答,使办案检察官从之前1对N状态中解脱出来,省去大量电话联系、等待时间。另一方面,通过“统计”模块对合适成年人到位率、律师意见反馈率等分析,提示未成年人特别程序落实工作中的短板,及时向有关团队提出改进意见建议,促进办案效率提高。
2.“一键举报”,助力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实践中,未成年人维权意识通常较弱,遇到权益受损时,往往求助互联网,虽能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但后续救助服务跟不上,最后问题不了了之。为此,该平台的“心语热线”服务模块,线上线下同时开展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监督。一方面,在线接收全区范围内有关监护侵害以及在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咨询、求助;另一方面,联合南浔区综治办出台《关于将未成年人全方位司法保护纳入网格化管理的实施办法》,建立网格线索通报机制,全区398名网格员通过该平台在线提交问题线索。
3.智能观护匹配,提升帮教精准度。为提升帮教专业度,降低再犯率,该平台吸收司法社工、网格观护员、心理专家等帮教力量,一方面设计精准匹配定制模式,通过“分类观护”模块,根据被帮教人员的居住地、文化程度、犯罪特点等信息匹配网格观护员、定制特色化考察帮教方案;另一方面将检察官主导模式转变为社工主导、检察官监督的新模式,社工收集帮教活动材料后,传输至平台,供检察官在线监督。同时,在开展公益服务时,被附条件不起诉人也可通过平台签到签退,让检察官实时监督,提升帮教精准度。
【应用效果】
“智慧未检”平台上线以后,在刑事案件办理方面,法援律师分配速度提升100%,律师意见反馈速度提升62%,合适成年人参与速度提升92%,高效率贯彻落实未成年人特别程序。在多领域监督方面,“心语热线”类似论坛投诉的模式,符合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习惯,获得了辖区内大量未成年人及家长的支持。在未成年人帮教方面,目前线上已凝聚100余人的9支专业帮教队伍。通过精准匹配,涉案未成年人线上对接帮教达95%,已为87%的人员线上定制了考察帮教方案,帮教活动的及时到位率从60%上升至93%,结合其他帮教举措,重新犯罪率从12.5%下降至5.3%。
(作者为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
检爱同行:“检察官姐姐,我想和你详细说说”
广东省广州市检察院办案人员使用“检爱同行”平台查看案件信息。
广州市检察院“检爱同行”智慧未检平台,紧扣未成年人检察“捕、诉、监、防、教”五位一体的职能定位,实现了办案保护、跟踪帮教、犯罪预防等多种功能的立体叠加,并且将“一站式”办案取证、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等前沿实践搬到线上。
案例1:13岁的小琪在某培训机构上课时,多次受到老师的猥亵。老师告诉她不能告诉任何人。小琪既害怕又困惑。她在网上看到“检爱同行”平台上线的消息,就抱着试试的态度,登录了该平台。
【咨询互动】进入平台后,她点入“咨询互动”界面,发了一句“你好。”便有了以下文字对话: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
“你是检察官吗?”
“是的,我是未成年人检察部门的检察官,我们部门是专门针对未成年人保护而设立的。”
“老师上课时摸学生的隐私部位犯法吗?”
“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吗?如果是,可以电话详谈。”
“你是检察官姐姐,还是哥哥?”
“我是姐姐。”
“检察官姐姐,我想和你详细说说。”
……
随后,检察官通过电话了解到小琪被补习老师多次猥亵的事实。检察官立马通知小琪的家长并将线索通报公安机关,联合公安机关制定办案取证及保护方案。
【一站式预约】公安机关立案后,需要对小琪进行询问及身体检查。办案民警通过“检爱同行”中的“一站式预约”功能,预约了离她家最近的“一站式”取证办案区。在色彩柔和、布置温馨的办案区内,公安机关一次性完成了取证工作。
【社会支持体系】检察机关在提前介入引导侦查过程中发现,性侵害对小琪造成了心理创伤,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即通过“检爱同行”中的“社会支持体系”向已获检察机关认证的社会服务机构发布心理服务需求,对小琪进行心理疏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小琪脸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
【信息库查询】检察机关向教育局通报了案件情况,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培训机构教职员工的入职审查,同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及对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教育部门通过“检爱同行”中的“信息库查询”功能申请检察机关对本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及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职员工是否存在性侵前科进行筛查。
【检察官感受】广州市检察院林检察官表示:“以往经常需要花大量时间对外沟通协调,为未成年人寻求心理疏导、社工介入等各类社会服务资源。现在通过‘检爱同行’平台线上链接最优的社会服务资源,大大提升了办案效率。”
案例2:16岁的小明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公安机关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官通过社会调查发现,小明是在校学生,平时表现良好,性格易冲动,且事后主动投案自首,并由父母代向被害人赔偿,取得了谅解。因此,检察官依法对小明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设置了半年的考验期。
【量身定制帮教方案】在小明的考验期内,检察官通过“检爱同行”中的“启明星帮教”功能,联合小明的家长、司法社工对小明开展多方帮教。检察官在帮教方案中设定了小明每月必须在平台中完成的学习、在线测试的学分、参加社会服务等。司法社工通过平台引导、监督被帮教人完成各项帮教任务,并实时向检察官反馈帮教动态。
【实时动态反馈】小明的家长通过检察官分配的账号在“启明星帮教”平台中了解孩子接受帮教的情况,并通过“动态反馈”向检察官反映小明在家中的表现,为检察官考察被帮教人的矫治情况提供重要参考。
对于小明在考验期内的帮教情况,检察官都可以在后台的检察官账号中全面掌握。
【检察官感受】以往未成年人帮教工作开展情况往往依赖社工的定期反馈,难以全面掌握相关情况。“现在通过启明星帮教平台,我能第一时间收到被帮教人提交的思想汇报以及家长、社工发来的反馈,及时掌握被帮教人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帮教方案,助力未成年人早日走出阴霾。”广州市南沙区检察院许检察官表示。
(本报记者钟亚雅?通讯员林鹂)
VR法治教育:身临其境 感受“真实”庭审
丛林?罗思洋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组织学生体验《VR庭审现场》。
虚拟现实(简称VR),是当前科学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前沿科学之一,是一种可创建和提供沉浸式虚拟世界的计算机应用系统。VR技术可以对真实世界进行动态模拟和计算,虚拟的动态环境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作出实时响应。
【现状与思考】——VR技术弥补传统法治教育方式不足
就传统的犯罪预防模式而言,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宣讲方面存在形式较为单一、参与感不强等问题;就传统法治教育基地而言,又受制于场地、资金、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制约,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在无条件旁观真实庭审情况下,如何增强法治教育的亲历性,让未成年人“真实”感受到整个庭审的现场感?如何在未成年人不方便出行的条件下,提高法治教育的便捷性?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握好典型案例宣传的“度”,增强法治教育的精准度?这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下需要思考的实践难点。
显然,VR技术法治教育的亲历性、便捷性和精准性恰好能够弥补传统预防工作的不足,它不仅可以还原整个庭审现场,也可以将现实中的法治教育基地搭建在云端,让未成年人方便地走进法治教育基地。
【技术探索】——研发VR法治教育体验软件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依托“武侯·星火”未检工作室,通过与专业技术公司共建“智慧检务实验室”,利用VR技术,结合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特点,自主创作《VR庭审现场》和《抉择》两部法治教育体验软件。
《VR庭审现场》:利用VR技术展现刑事案件庭审过程,未成年人只需佩戴VR眼镜,即可360度全方位观看整个庭审现场,沉浸式体验和了解检察工作、审判流程以及感受法庭的庄重,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让孩子们在体验过程中不断增强法治意识。观看结束后,还可与现场指导的检察官交流庭审过程中不解的问题。
《抉择》:采用VR技术并运用动画技术进行制作。前来参观的未成年人通过穿戴VR头盔、配合手柄,可对校园暴力情景剧的发展路径进行可视化选择,让未成年人深度体验针对校园暴力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后果。引导未成年人遇到校园暴力时如何选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用户体验】
《VR庭审现场》和《抉择》上线至今,共有200余批次近万名未成年人前来参观和体验。
[吴同学说]“在观看《VR庭审现场》之前,我在法治课上听检察官讲过法庭的构造,但没有到现场看过真实的庭审。今天我通过VR眼镜看到了这一切,我对法庭的认识已经不再是之前自己的猜想,而是如同身临其境一般,面前是法官和书记员,看得到他们的衣着动作;转过头,还有旁听庭审的群众呢!”
[张老师说]“通过观看《抉择》,体验到了一个暴力情景剧,它有着完整的剧情和对话,而其故事的发展走向还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选择而出现不同的结果。让体验者能够真正感受到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是如何一不小心成为违法犯罪人的过程。被殴打倒地时的痛苦,面对选择时的艰难,都真实地呈现在了观看者面前,这样一种体验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是非常显着的。”
(作者分别为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第一检察部副主任)?
专家点评
经验与建议:智慧未检的生命在于实践
姚建龙
智慧检务不仅是一种现代检察理念,更是检察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现代检察制度运行模式的凝练和期待。然而,在人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检察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智慧检务从理论设想到应用落地还有待于检察实践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智慧未检的实践先行与经验。未成年人检察是检察改革的先行者和试验田,智慧未检也是智慧检务的先行者和试验田。自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智慧检务建设的要求以来,全国各地未检部门积极响应、努力探索,创造了很多经验,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成为智慧检务建设的引领者之一。在我看来,实践视角的智慧检务建设关键是遵循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原则,实现新技术与检务的有机融合,努力方向是不断提升检务的智能化程度与水平。从代表性地区智慧未检探索经验来看,很好地做到了以上几点。
智慧检务建设的“人性化原则”,可以说是十分具有针对性的要求,强调的是“需求导向”,侧重的是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并且能够实现友好性和人性化,真正发挥对检务“效能”的提升作用。广州市检察院“检爱同行”智慧平台,紧扣未成年人检察“捕、诉、监、防、教”五位一体的职能,实现了办案保护、跟踪帮教、犯罪预防、社会力量培养等多种功能的立体叠加,为如何在智慧检务建设中解决体现人性化这一关键性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实现新技术与检务的有机融合,是智慧未检建设题中的应有之义。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如何融入和应用于检察业务之中,则是需要“智慧”的过程。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通过与专业技术公司共建“智慧检务实验室”的方式,探索VR技术与未检工作深度融合的模式,其开发的VR法治教育体验软件颇具特色,为如何在智慧检务建设中运用新技术提供了有益经验。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在智慧未检建设过程中,始终保持了对新技术的敏感性。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正深刻改变着人类世界,也为实现司法现代化的革命性跨越提供了支点和可能性。在今天,讨论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话题还为时过早,但是如何不断提升检务的智能化程度与水平却已经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且具有紧迫性的课题。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检察院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以服务、助力、提升未检业务为导向,通过开发应用智慧未检App这一技术支持平台,有效拓展了检察监督,保障了“四大检察”职能的全面、充分、协调发展,大大提升了司法办案效率。南浔智慧未检App的开发、设计与运行,特别是在线人格甄别系统、数据采集和分析、“呼叫平台”线上自主呼叫应答等模块内容,已经体现了较为明显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的特点。尽管还处在初期探索阶段,但已十分难能可贵。“智能化”是智慧未检的努力方向和最新升级版,也是最值得期待的发展愿景。只有实现了必要的“智能化”,才可称得上名副其实的“智慧检务”。
关于进一步推进智慧未检建设的几点建议。各地通过智慧检务建设这一载体显着提高了未检工作的科技含量,提升了未检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发挥了未检工作对未成年人保护与社会治理的辐射与推动效应。但是,智慧未检建设也还存在不少需要关注的难题和发展中的问题。
智慧未检的基础理论还有待于深化。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化智慧检务建设的意见》指出,深化智慧检务的建设目标是加强智慧检务理论体系、规划体系、应用体系“三大体系”建设。从近年来智慧检务的发展来看,规划体系和应用体系建设相对而言重视程度更高,建设成效也十分显着,但是智慧检务理论体系建设则显得较为滞后。同样,智慧未检也不只是智慧检务概念在未检工作中的简单移植,其应当是具有独特概念体系、组织系统、规则体系、硬件体系的完善制度体系,这些重大问题都亟待在理论上给予回应。
智慧未检发展的不平衡性亟待重视。自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智慧检务建设要求以来,各地未检部门积极响应和实践,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也形成了一批品牌,南浔智慧未检App、广州未成年人保护智慧平台、成都将VR技术应用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总体来看,智慧未检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首先体现在各地发展的不均衡性上,也体现在在未检业务不同领域应用的不平衡性上。智慧未检建设的投入成本高,开发技术难度大,在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的我国,出现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虽然很多地方的智慧未检探索都重视平台建设、数据处理、核心算法,但也的确存在需要进一步重视的智慧未检的业务覆盖面不均衡性问题。
智慧未检的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智慧检务建设成效显着,但是总体上还处在2.0版本的“网络化阶段”,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化智慧检务建设的意见》所提出的“智能化阶段”升级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既有升级成本的原因,更有技术与检务融合难的问题。智慧未检虽然有所先行,但总体也仍然面临智能化有待提升的挑战。提升智慧未检的智能化程度,首先需要深化的是技术与检务的融合,避免“两张皮”现象。攻克这样的难题,既要发挥各地检察机关的实践探索作用,也需要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部门牵头进行顶层设计、资源整合与集中攻关。
(作者为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社科院法学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