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活动>>检察文艺 |
唯有“法治”,方能“大同”(高中组14号参赛作品) |
时间:2021-10-1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大 | 中 | 小】 |
唯有“法治”,方能“大同”
安远县中等专业学校 赖小林 指导老师:冯国娣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从古至今,人类追求幸福的脚步从未停止,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后,幸福更是成为了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 在不同的时代以及不同的人的观念看来,幸福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以及内容。《礼记》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是古代学者对理想社会环境的一种向往,称之为“大同社会”。试想一下,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人们安居乐业,犯罪事件少有发生,每个人都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这种环境下的人们怎能不幸福呢? 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人们发现,相对于阴晴不定的皇帝、三六九等的社会等级、朝令夕改的指示以及各种专权政治的社会现状,法律要理性、稳定的多。于是乎,法治开始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我们开始倡导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利用法律的手段对社会环境进行整治。实践证明,法治能够直接鲜明的让人们的安全感得到满足,能够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成为人们幸福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我看来,“大同社会”的实现,是人们幸福感得到提升的必然要求,而法治是实现“大同”的根本保障。 唯有“法治”,方能使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一种无私,更是一种责任。法治社会形成的责任感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安全,这也为最简单的幸福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唯有“法治”,方能使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不久前,国内的某知名明星因为犯罪而入狱的事件引发了热议,对于这个处理结果,很多人都觉得大快人心。可见,法治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利益,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从而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只有通过法治手段,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唯有“法治”,方能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缓解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消除绝对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国打响了大范围、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对贫困人口的各个方面都提供了一定的帮扶,在政府的帮助下,成千上万的贫困人口得以成功脱贫。物质水平的提升必然能够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如今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国上下都沐浴在民主法治的阳光之下,人民的幸福指数也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唯有“法治”,方能“大同”。 在民主法治的今天,我们享受到了法律给我们带来的保障以及幸福感。古希腊着名哲学家柏拉图曾说:“法律的基本意图是让公民尽可能的幸福。”法律带给我们的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幸福,它可能不是成功的喜悦,也不是家庭的温暖,更不是心灵的慰藉。但是它能让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能够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实现“大同社会”,从而提升我们的安全感以及幸福感。 因此,党和国家更应该努力地去完善法律,让法律为人民的幸福保驾护航。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积极融入到法治建设中去,做一名知法、懂法、信法、用法的公民。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学习法律知识,维护法律的尊严,共同维护法治社会带给我们的良好社会环境,为法治社会、为人民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
江西省安远县人民检察院
地址:江西省安远县东江源大桥头邮编:3421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